多面能手,学术达人
在北大8年,陈东斌作为电子学系(通讯微电子)的本科生利用北大的资源平台学习了法律、经济、德语、日语,手里拿着律师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证(CPA)以及电子技能的相关证书,毕业时同时拥有两张学位证书和一张本专业的硕士证书——真是当之无愧的学霸!他为何有机会如此广泛地在学海中游泳?陈东斌笑着说:“我是吃到了改革的甜头。”原来,1995年陈考入本专业后的第二年就辅修法律,他大三时,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的知识产权分院在本校生中开设试点——招二年级以上理工和语言专业的学生。他本就对法律有兴趣,又觉得自己的专业与知识产权联系颇大,于是毫不犹豫报了名。要兼顾专业和法律的学习,陈在晚上、周末都有课时,“幸亏我有一年法律辅修的基础,学起来还算得心应手,毕业前律师资格证就到手了”。顺利保研后,他又在学习保研专业的同时学习了经济学系的相关课程,在三年苦战后终于考出CPA。而两门二外则是穿插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坚持学习,“如今依旧能看看文献,但是已经说不来了”。“在燕园的时光就想着多积累点资本,以后找个好出路”,坚守着这样的信念,没有丰富的社团活动、多彩的学生工作,陈东斌的生活虽然忙碌而艰辛但是充实与厚重。
与法相处,欲迎还退
说起法律的益处,陈东斌打开了话匣子。除去“看得见、摸得着”的税法、经济法对于自己学习经济学、考CPA的帮助外,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法理学。“虽然相较其他课程它很抽象,但正因为它的虚带来了它适应面的宽!”在他看来,法律专业中,法理是根,其他课程是枝叶;法理是有指导意义的大方向,其他具体法是发挥实效的好工具。“法理不但在法律学习中让我如痴如醉,直到今天我看待很多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都用到法理教给我的思想”。“另外,我妻子是法律专业的,法律知识给我们不少共同语言哩!”讲到这条诙谐的理由,陈东斌羞涩地微笑着。
既然法律给他带来如此多的好处,他自己又乐在其中,当年的他为什么会选择成为搞技术的电子工程师呢?陈东斌回忆了当时的想法:曾经在做技术和做专利保护两条路中纠结,但在后来的实践中发现——法律永远是服务者。就好比防弹衣和穿防弹衣的人,我宁愿选择更为核心、受到保护的技术。带着“技术第一、法律第二”的观念,喊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年轻的他义无反顾地进入了电子技术行业,运用特长、不断创新,为中国科技产业化努力奉献着自己。
追忆韶华,警示来者
8年燕园求学经历让陈东斌成为个性鲜明的北大人,如今回忆往昔,难掩深情。他细细讲述了当年艰苦却珍贵的时光,桌面铺满黄沙的靠窗座位、拥挤的学生食堂、冰冷的生活用水,还有挑灯夜战的无数个夜晚。最是那些看似朴素甚至落拓实则满腹经纶的大师学者让他分外警重。那么多年过去了,这一个个细节在他如数家珍地诉下依旧生动而丰富,让人浮想联翩。
“北大是一方圣地,这里的学子在自由包容的学术氛围中学会了独立思考,但是头顶的荣耀让我们不免带着傲气”,陈东斌分析起北大人的性格与气质,脸上夹杂着自豪和担忧的神情。他告诫说:北大毕业生的确比别的地方的学生优秀,但是优越感要藏在心底,对外须收敛锋芒,对自己要有归零心态——这些是求职面试、人际交往的关键。“大家一定要放下架子,培养起合作精神和适应能力,用自己的踏实态度为自己代言、为北大代言!”
备注:采访者包康赟,2013级本科生,我院校友办志愿者。
陈东斌一家全家福
理想并非个人一厢情愿的选择,职业发展的道路也是基于一个人对自身能力、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的理解、判断。陈东斌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展现给我们如此一种选择和发展模式,这不仅是他个人穿越法门的精彩,也是可供来者学习参考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