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简介:杨在文,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2001级法律硕士,民诉法方向,导师为傅郁林教授。先后在成都商报任记者和法务,现为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所属成都神鸟数据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采访者自述:成都是一座“安逸”之城,中国最宜居城市之一,市民皆爱泡茶楼,但喝的决绝不是茶,是“安逸”。本次采访,杨在文校友就约见在了一座叫见山书院的茶楼,位于富有成都老街气息的“宽窄巷子”。我想杨在文校友的安排,一面是为接受我的采访,一面也许是在向我这个外乡人小师妹展示这座安逸之城的人文风貌吧。见面后,杨在文校友“年轻的容颜”让身为女子的我都自卑不已,实在是逆生长的代表。杨在文校友解释说,皆因成都水土养人!我想,也只有内心营养,水土的作用才能显现吧?!本次采访杨在文校友主要给我们谈及了其职业选择、转换及一路的心路历程,但愿后来者在看前人的人生风景中有些许获益。
王:您可以跟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您的职业生涯吗?
杨:恩,好。2004年我毕业,签的第一份工作是成都商报,本来是应聘法务,但是过来后,很快我自愿转做了法制记者。
王:当时会不会觉得跨度有点大?毕竟在北大规规矩矩的受了几年的专业法律教育,而法制记者对法律只是背景性的需要,专业性、常规性的运用可能比较少,会不会有点可惜,您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杨:当年成都商报非常重视法制新闻报道,在04年专门组建了法制新闻部,并提出了“见证中国法制进程的每一步”的目标和定位。以前报社更多是以社会新闻的角度做法律报道,而成都商报提出了要做专业的法律新闻,需要有专业背景的记者。我对新闻也很感兴趣,所以就志愿投身其中了。
一年多的记者经历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亲历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案子,也有不少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我本人主要是负责立法新闻报道。04-05年是重大立法高峰期。我主要负责了物权法、公司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多部重要法律的立法新闻报道,采访了包括江平、王家福、梁慧星、王利明、贺卫方、姜明安等许多著名法学家,其中也包括我们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的好几位老师。应该说,当时不少报道在时效上或专业性上,在媒体中,尤其是地方性媒体中是比较领先的。
在做了一年多的法制记者后,我又回到了专职法务的岗位上。成都商报虽然年广告收益达10亿元,但是法律纠纷并不多,主要是处理一些名誉权和知识产权纠纷,还有一些资产处理的案件。
王:您能跟我们说说其中一个案子吗?
杨:有一个商报被告侵犯图片著作权的案件。我从对方提交的证据中找到了其诉讼已过时效的证据,从而完全胜诉的案件,是我印象最深的。诉讼时效的起算点是原告知道或应当知道被侵权时起。而“应当知道”我们是很难举证的,但是我在对方律师一大堆证据中找到了一张原告的授权委托书,而这张授权书是在起诉之前3年就做出了。
所以,打官司举证和质证环节是最关键的,类似的案例还不止一个。
王:对了,您现在没有做法务了,这中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杨:成都商报和博瑞传播合作成立一家社会调查和市场研究的公司,领导觉得我对“研究问题”还比较在行,我本人也很喜欢调查研究,所以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参与创建了神鸟数据这家公司,我这要负责业务板块的管理工作。6年多了,现在这家公司发展还算健康。年利润有几百万,当然还是得看年份、看收成。
王:10年职业生涯中,您的角色一直在变幻, 顺应形势需要、怀抱机遇同时也是挑战自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缺少某种程度的“职业连贯性”,您觉得您的成就和遗憾分别是什么?
杨:其实我律师执业已经快十年了,只是律师没有成为我的主业,但是一直不愿丢掉。要说起成就感,其实还没什么值得一提的“成就”。聊以自慰的话,那就是做新闻做法务的时候,爱做且做得还不错;做业务管理的时候,我慢慢地也摸索出了自己的经验。
其实我这几个不同岗位也有共同点,那就是其核心都是分析研究。
所以我工作十年后回头看来,觉得自己最大的遗憾是当年没有继续考博士或者在工作两三年之后考博士,留在高校。因为我特别喜欢法理学,我发现自己最大的快乐是做研究,哪怕清贫一点,但其本身就是最具乐趣的事情。
王:您觉得在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所受的教育,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哪些方面的助力?
杨: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分别是文字功底、逻辑思维和研究方法。并且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不是说词藻运用华美就是良好的文字功底的表现,非常严密的逻辑思路对于写作布局、说理、归纳结论肯定都是十分必要的,至于研究方面,比如资料的收集,又全又快,是资讯快捷时代的必然要求。这三个方面,最直接的就是对我的记者生涯,助力很大。至于管理工作/业务等,这三点依然重要,只是体现于无形中罢了。
王:您对法律人的职业选择有什么建议?
杨:我认为职业选择最应该考虑的是自己的性格和兴趣,如果所做工作与个人的性格气质、兴趣不匹配,则生活会很乏味甚至扭曲痛苦,十分影响人的生活积极性和创造力。我在签约成都商报前,其实我还有一个选择——成都市委组织部选调生,后来仔细想来,觉得自己比较自由的个性和不善洞察人心的迟钝,会导致做这份工作比较吃力,所以就放弃了。
生活稳定的工作、赚钱最多的工作都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工作,压抑自己的兴趣、扭曲自己的个性去做一份赚钱可能很多、生活可能很安逸的工作,无异于削足适履,各种心酸痛楚,是自己在品尝。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对行业对单位,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判断。
王:是不是就要多去实习?说实习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体验了解自己不喜欢什么样的职业,是吗?
杨:没错,法律人最通常的出路是,律师,检察员,法官,公司法务和公务员这几条路,三年的时间,找几个单位实习,感受一下,对职业选择无疑是最有帮助的。
王:作为毕业十年的学长,也算是有一定社会阅历了,对于学弟学妹们,您是否有什么嘱咐或者告诫给我们?
杨:我想说的其实是我没有做到的或者说做得不够好的。我觉得我们在学生时代就应该问自己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做什么事以及要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这几个问题看起来很深奥,但是事实上,大家已经是研究生,问自己这几个问题,在于将生活目标明确化。低层次地可以说是明确职业目标,高远一点说可以是明确人生目标。其意义在于促使我们为自己的目标,更早扬帆起航和更好地精力集中。知道自己心仪什么职业,想进怎样的单位,就会及早去关注该行业、该单位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知识,避免又忙又乱的节奏。
另一方面,一定要尽早地让自己成熟起来,要做乐观思考,积极行动的人。任何行业、单位,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肯定有让你感到不满意的地方,同事间的相处,领导的作风,少不了有自己不习惯的地方,但是一定要学会准确判断形势或者适应它。想清楚了,就要勇于用脚投票。 一种很不好的状态就是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不断的埋怨,而不懂得去积极争取。
还有一点是要敢于担当和付出,懂得为他人着想。付出就是一种投资,在你没有其他资本的时候,唯有多投入自己的“劳动”。
王:好的,谢谢杨在文校友今天给我们分享您的故事和感受,相信这对师弟师妹们会很有帮助,这也是对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110周年庆最好的致敬。
采访后与杨在文校友合影
采访者感受:我觉得杨在文校友是一个特别懂得发掘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的人,让生活没有受困于专业。当他觉得单位最需要的是记者时,他懂得将自己的法律背景和写作能力结合转做法制新闻记者,从当时事实上边缘化的单位转到核心的生产力部门;而当单位成立新的子公司,他又从做得顺风顺水的记者生涯走到全新的业务管理岗,跟着单位的发展一起发展,接受挑战。所以杨在文校友才没有横生“生不逢时”之感,没有在“怨天尤人”之中蹉跎岁月,甚至获得了青春的厚爱,长持少年容颜。的确,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时候,一颗不畏惧改变的心,让才华适应舞台的能力是最珍贵的财富。
采访人:王芳琴, 12级知识产权法律硕士,校友会志愿者